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让语文教学回归原点
作者:许梅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66期
内容摘要: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引导的主体,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如果一味地鼓励学生去“参与”、“去探究”、去发表“独特体验”,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质上只营造了外表的虚美,而抛弃了语文的本真,失去了语文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回归真切的生活,让学生从生活的视角来审视和品味、享受语文生活,从而回归到语文的原点。
关键词:语文味主体生活
一、追求课堂“热闹”,放大学科“联姻”。
案例:在《黄山奇松》的课堂上,老师是这样教学课本上只用了一句话描写“陪客松”的:“同学们,书上没有画出‘陪客松’的图,你们能不能根据书上的句子把它画出来?”学生齐说:“能。”于是课堂上能够见到的是学生忙碌的身影:有的学生埋头“苦画”;有的学生在问同学借水彩笔;有的学生转脸询问“哎,你怎么画的,让我看看。”……十分钟过去了,老师问:“同学们,画好了吗?”有的同学答:“画好了。”有的同学着急地说:“还没有,等一下。”这时,老师让画好的同学到前面展示自己的画,老师问:“画的怎么样?”学生评价:“画的很好!”“画的很像!”老师也在一边赞叹:“真不错!”……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主张模糊学科界限,提倡学科间的融合。于是课堂上就出现了唱、跳、画、演等多种活动。当然,学生通过演、画等形式,可以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形象地表现出来,使之相互启发,相互感染,大大地增强了阅读教学的效果。可是有的教师并没有真正领会课标的意图,片面追求愉悦教学,使课堂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是干扰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
二、评价简单,表扬泛滥
案例:老师说:“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看谁读得好!”学生们一个接一个起来读书。老师说;“你们读得真棒!”、“你读得真好!”、“你真了不起!”“为他鼓掌!”一节课下来,掌声、表扬声不绝于耳。如果有的学生读的不太好,老师便会说:“还有哪个同学比他读得更好?”当然,老师也没有忘记让学生发挥评委的作用,但学生只会说:“他读得很好,很有感情!”、“字读得很准确!”此时的老师也只是点头微笑。
反思:1评价过于简单。从案例中,我发现教师的语言除了几句单调的“真好!”“真棒!”,似乎再没有别的语言了。那么,学生到底好在哪儿呢?对学生的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