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杨带领下的双坪村两委班子,以务实的精神结束了村里交通不便的历史,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出全村灿烂的前景,截止2016年底,全村共出栏生猪14000头,为村民带来收益280多万元,全村人均收入达到9396元,圆满完成了整村脱贫任务。
第二个场景(产业多样化)【下网,收网,一盆泥鳅】
【配音】2017年,村民杨正在自家池塘下网,5分钟后,一盆活蹦乱跳的野泥鳅端了上来。这些泥鳅让杨找到了致富的新路子。
【同期声村村民杨:(38分07秒)原来我也是在外面打工,效益不行,学生供应不上,国家有这个精准扶贫好政策,我就
f回来,在屋里抓这些经济收入。】【配音】杨家地理环境差,道路不畅,产业发展单一,还有2
个孩子在读书,为了生计只好外出务工年收入不足一万元,家庭的重担压得这个汉子喘不过气来。2015年,村里根据实际情况,把他纳入了精准扶贫户,村干部亲自上门,帮他想办法,出主意,谋产业找路子。借着道路硬化和扶贫政策的东风,开辟出牲猪、蔬菜为主,泥鳅、土鸡为特色的双战场。
【同期声村村民杨:(39分02秒)村里带头想的这个主意,像泥鳅池子,(39分58秒)我原来就有这个计划,但是没得这个资金搞,在村里带动下,村里给我们请的挖机,你用人工挖不起。我们这儿周边一连挖了8、9个池子。】
【配音】杨的泥鳅产量虽然有限,但价钱可观,平时拿到集镇上可以卖50元一斤,逢年过节行情好的时候可以卖到70元一斤。现在他家里还喂了18头猪、100只鸡,种了3亩蔬菜,还有一个150平米的鱼塘。2016年,他的家庭收入达到了4万元。
这些变化,小组长乔最有感触。从以前的没路、没资金、没技术,到现在路也通了,房屋也改造了,沼气也用上了,老百姓们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同期声村5组小组长乔:(44分33秒)以前全靠种点儿田,种点儿粮食只能说是饱肚子,没得什么经济收入。(51分28秒)现在不管是老百姓也好,生活水平确实都提高哒,(52分52秒)确实现在都感谢村里干部,感谢这些政策,老百姓还是蛮满意。】
f第三个场景(人才培养)【配音】这几年村里的变化,让外出务工的人员看到了在家门口致富的希望,在杨的鼓励下,纷纷回乡创业。这位正在养猪场忙活的中年人,是周家庭农场的主人向周。他全家六口人,2013年以前一直在外打工。这一年春节回家走人家时,碰上了村书记杨。在书记的鼓励下,向周决定回来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同期声村村民向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