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为进行监管的配套法律法规比较完善,监管力度较强。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尚不发达,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我国会计准则是以市场经济不成熟为背景的,既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真实性,又要防止不规范的会计行为,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我国的会计准则倾向于规则基础,会计处理的备选方法少。
第三,2000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打破行业、所有制等的局限,把除金融企业和小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都纳入规范的范围;2001年11月财政部发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范金融企业的会计行为;2004年4月财政部又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专门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我国于2006年2月修订了会计基本准则和原有的16项会计具体准则,新发布了22项具体会计准则。至此,我国形成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并存的局面,企业会计制度规范体系建设基本完成。而国际会计
f准则体系则主要由会计准则及其解释公告组成,与我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都有着很大的区别。
再者,通过具体的对比与观察,我们发现,中国已经发布的各个具体准则与国际准则之间,都存在着普遍的、明显的差异,这分别在五个方面有所体现。
第一,会计准则的结构层次不同。我国会计准则结构由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构成,并将类似于概念框架的内容归入了基本准则中,而国际会计准则却不存在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之分。同时,国际会计准则概念框架《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明确指出:“本框架不是一份国际会计准则,因此不对任何特定的计量和列报问题确立标准,本框架的任何内容均不支持特定的国际会计准则。”而我国却将基本准则列入会计准则的范围之内,不仅混淆了概念框架的作用和性质,而且削弱了概念框架对准则在制定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第二,会计准则的涵盖范围不同。我国会计准则的具体准则是从1997年才开始陆续出台的,由于起步较晚,且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改革风险和成本不易把握,致使会计准则难以出台。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就出台了三十多项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但到目前为止,正式出台的具体准则也只16个。即使从目前已出台的具体准则来看,其涉及范围仍然较小,仅仅是一些较为常见的经济业务,而且规定得不够详细,可操作性较差,对一些新问题未能涉及,例如投资性房地产、衍生金融工具等。而国际会计准则最早颁布于1973年,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41项会计准则涵盖了几乎所有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