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移风易俗,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培养全体师生对国旗、国歌、国徽的崇敬感,增强师生爱国主义情怀。
f3、积极挖掘即时题材。由学校对即时的政治事件、时下关注度高的新闻进行整理,及时发放到德育教师手中,作为德育教学素材,开展师生讨论,利用校园板报、校报、广播等及时普及时事知识,使学生开阔眼界,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特别是明辨是非的能力。4、开展乡土教学,培养家国情怀。利用“身边好人”先进事迹、本地历史人物事迹、历史文化遗迹故址,开展本土教育,将爱国爱家爱校情怀烙印学生心中,积极宣扬本地正能量,用身边人、身边事温暖师生,营造师生团结友爱环境。(二)将常规性的德育活动形成机制常规性的德育活动应一以贯之,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主心骨,不得有松懈或忽视。1、更新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明确德育工作的领导组织,学校负责人为德育工作第一负责人,负责德育教师的培训、培养和管理工作。年级主任是年级德育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对年级德育工作全面负责。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对班级德育工作全面负责。德育工作领导组要及时对德育教师进行培训培养,适时提供德育教育素材,并对德育教师进行管理,将德育教学纳入学校考绩管理,对绩效考核不合格的德育教师进行调换或清退,并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2、积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组织和建设好班级集体,形成良好班风,要协调本班、本年级各科教师的教育工作,密切联系家长,积极争取家长和社会力量的支持配合。在此
f基础上,每学期要做好班级管理记录,及时对班级管理形成总结体会,每学期至少有5次以上班级管理或活动经验记录、3次以上家访记录,并作为优秀班主任评选时的必备材料之一。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要每学期末进行一次,班主任要组织各科教师,共同做出科学评定,评定结果记录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手册》,每学期向学生和家长进行公开。学生毕业前要做好学生的毕业总评,作为学生在校档案进行留存。3、拓宽德育工作多种渠道。充分利用班会、升旗仪式、运动会、读书读报、征文演讲等活动,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通过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活动,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践行“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开展核心价值观系列教育活动1、开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