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绝密★启用前
黄山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50分)1.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A.统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C.统治者借神权抬高自己权威B.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D.统治者借武力强化统治
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材料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礼治为先C.礼法并重D.仁政思想
3.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许社会流动的,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的机制。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三个主要剥削集团,官僚则是他们政治上的代理人,形成了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的“四位一体”,维护封建制度成为它们共同的根本利益。该材料的主旨是A.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C.统治阶层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B.封建社会阶级矛盾尖锐D.封建社会允许社会流动
4.据《增订唐两京城坊考》,唐代洛阳南市有齐朗宅,北市有王孙宅、曹琳宅和曹义宅。长安东市也有私人住宅。这反映出唐朝A.市的娱乐功能不断加强C.政府加强对市的监管B.市出现商住复合功能D.城市布局强调天人合一
5.清代直隶总督署院内的山墙上雕刻有一组《御题棉花图》,由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绘制,通过16幅图记录棉花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乾隆皇帝亲笔为每图题写七言绝句。下列最能反映材料主旨的是A.棉纺织技术已经成熟C.统治者重视劝课农桑B.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D.棉花是古代重要的经济作物
6.据史料记载,康熙五十四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皇帝亲自率王公大臣在太和殿前焚香
f祭天。材料说明A.统治者开始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B.城市规模扩展导致雾霾不断发生C.通过调整种植方式、祭天敬神来治理雾霾D.清代的北京城环境污染极其严重7.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形式C.闭关锁国政策的长期推行B.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农业的发展D.传统科学技术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