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本题认定、审计目标、实质性程序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相关认定审计目标实质性程序A将采购明细账中记录的交易同购货发票、验收单和其他证明文件A所记录的采购交易和事发生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比较。F检查购货发票、验收单、订货单和请购单的合理性和真实性。G追查存货的采购至存货永续盘存记录。完整性B所有应当记录的采购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C与采购交易和事项有关准确性(估价与分摊)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分类(表达与披露)D采购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E采购交易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C从购货发票追查至采购明细账。D从验收单追查至采购明细账。A将采购明细账中记录的交易同购货发票、验收单和其他证明文件比较。B参照购货发票,比较会计科目表上的分类。E将验收单和购货发票上的日期与采购明细账中的日期进行比较。
截止(表达与披露)审计目标A
审计人员确定的审计目标A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发生”认定相关。被审计单位做出企业记录的采购业务均在本会计期间内实际发生,不存在高估行为的认定后,审计人员应确定审计目标A,然后设计审计程序。验证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高估行为,一般采用逆查法,即从账簿记录追查至各原始凭证。所给的7种实质性程序中程序A和程序G属于逆查法,可以实现该审计目标。程序A是从采购明细账追查至相关的记录采购的原始凭证,这种逆查的方法,可确定明细账记录的采购业务是否真实发生,是否不存在高估采购业务的行为,如果明细账记录的采购业务有对应的购货发票或验收单或其他证明文件,则说明采购业务真实存在,如果没有,则说明采购业务是虚构的。(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以及对应的具体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对所审计期间的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对应的具体审计目标: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对应的具体目标: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f对应的具体目标: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对应的具体目标: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对应的具体目标: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