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表现了雨后池上一种动态美。诗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态,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幽美迷人的池塘春景图,表达了作者闲适愉悦的心情。
4比喻和拟人
比喻和拟人是古典诗词常用的手法,因为这些手法能化抽象为形象,化空洞为具体,更生动地描绘意象,更含蓄地抒发作者的情感,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下面两首诗都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两竿落日溪桥上,
半缕轻烟柳影中。
f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齐安郡中偶题》杜牧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手法。前一首诗中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达了诗人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在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现了作者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再看看下面两首“问答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呻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酬朱庆余》张籍朱庆余在考试前写了一首诗给好友也是考官的张籍,诗中用了三个比喻:把
f自己比作新妇,把张籍比作新郎,把主考官比作公婆,表达了自己在考试前不安和期待得志情。张籍随即回了一首诗,也用了三个比喻:把朱庆余比作越女和采菱的姑娘,把齐纨比作他人的作品,把菱歌比作朱庆余的作品,暗示朱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两首诗全都运用比喻,把情感表达得含蓄而有意蕴,具有很强的审美效果。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