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blem则更严重了。
老一辈翻译家的细致、严谨以及他们“吹毛求疵”般的态度让我肃然起敬。我也因此意识到自己以前自由散漫的翻译风格其实有着很大的漏洞,如果让这样的漏洞展现在国际舞台上,那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自从重视翻译资格考试以后,我开始悄悄的留意周围的人,还做了一个调查。因为我的同行都是学英语和做翻译的,都任职于知名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大多数人都需要通过翻译资格考试来评职称,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名校硕士以上学历。我的目的就是想看看这场考试到底能不能说明问题。
我发现,凡是公认的翻译水平很高的同行,CATTI翻译资格考试基本上是一次性通过,
f且毫无悬念;凡是翻译水平一般的,经常被诟病的,通常是几次考试都通不过,更有甚者,是越考分数越低。当然也有很例外的情况,比如有些译者喜欢自由发挥,你看他的英文,很流畅、地道、有理有据;看他的中文,也很优美、通顺、逻辑清楚。可是互相对照一看,漏译、错译、词不达意者比比皆是,但是他们神就神在:每种语言能自圆其说,且不留痕迹。这部分人可以是很好的写手,却并不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翻译。恰好,我也是这类神人之一。我一直自以为外语学的好,但是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转换的时候,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还有一位翻译专家曾指出,翻译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学了外语,未必能当好翻译。翻译是个杂家,不但要掌握外语词汇和语法,还要对中外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并经过大量的翻译实践。
经过一次次的挫折,我的心态越来越平和:从不可一世到谦虚谨慎,从夸夸其谈到兢兢业业。感谢翻译资格考试,特别是感谢09年的失败和一级笔译的煎熬,让我有机会正视自己的缺点,调整学习的方法,才有了今天这个脚踏实地的我。
译点译滴
业精于勤,荒于嬉。
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属于过去。通过了一级翻译考试并不代表今后的水平会直线上升。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保证译作的质量。
第一次考二级笔译失败后,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开始每天跟读英语演讲和英语新闻。每天我有三个小时的时间花在上下班的路上,这三个小时就是最宝贵的练习英语听力、口语,和扩充词汇的时间。这一习惯一直保留到今天。
f在反复跟读外国领导人讲话的同时,我发现,在谈到“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时候,美国所有的国情咨文和总统竞选演讲中用的最多的是“eco
omicgrowth”,其次是“eco
omicexpa
sio
”和“eco
omicprogress”,并不是我们中国人喜欢用的“eco
omicdevelopme
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