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对学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
摘要:为加强学校食堂管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对目前各学校食堂的管理模式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索出一条通过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政府、学校、社会监督管理的学校食堂新型社会化管理模式:即推行食堂经营社会化,饮食服务品牌化;做到日常管理规范化,卫生监督制度化;达到饭菜价格大众化,品种搭配科学化。这样既能减轻学校经济负担,提高服务质量,又能确保师生的饮食卫生安全。对推进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具有一定意义。关键词:学校;食堂;管理改进食堂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各地高校在推进食堂社会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引入新的管理理念,或推行新的经营机制,既减轻了学校的经济负担,又提高了服务质量,促进了后勤社会化改革向纵深推进。但是,也有一些高校思想认识与投入、监督、管理不到位,后勤社会化改革推进缓慢,或者经营食堂的单位或个人经营思想出现偏差,见利忘义致使诱发事端。据卫生部公布的2003年第三季度重大食物中毒情况通报(卫法监发2003335号)显示,一个季度仅学校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65起,中毒3270人,直接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食堂经营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就创新食堂经营和管理模式,促进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行了探讨。1、目前高校食堂经营和管理模式11社会招标,个体经营。向社会发包招标是不少高校食堂的一种改革模式,认为这样做既省却了经营的烦恼,又能坐收渔利。受经济利益驱动,谁交承包费用高,就让谁中标承包食堂,学校根本不去考察中标者是否具有经营资质、是否守信用、是否有经营能力,只想坐收管理费,以包代管。12自主经营、自我服务。有些高校对后勤社会化改革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仍留恋“小而全”的封闭式自我服务的旧格局,习惯于“统、管、包”,舍不得放弃自己的经营权。不求提高服务学生的质量,但求享受自我福利服务;不求后勤社会化,但求后勤无偿化。还有的高校虽然跨出了社会化经营第一步,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改革失败或者吸取了外地外校食物中毒事件的教训后,不求最好,但求安全,纷纷将发包给承包商经营的食堂到期收回,自己成立餐饮服务公司,大包大揽,自主经营,后勤社会化“步履蹒跚”。2、目前高校食堂经营和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21个体经营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导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