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为了帮助广大考生积极备战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公教育专家特别推荐最新考情资讯,深度剖析时下热点,整合公考疑难问题,预祝广大考生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金榜题名,荣获佳绩。申论文章写作素来难倒了无数考生。考生往往在写到了最后的作文题目时,或小题目做太久使得时间已然不够用,或构思太久导致时间不够用,或者看到题目无从下笔,总之有很多考生的作文最后都是虎头蛇尾,草草收场。如此文章质量可想而知,想拿到申论高分更是难上加难。就此问题,中公教育专家经过调研众多考生案例总结发现素材不熟,笔头不勤乃是症结所在。因此,考生们需从两“熟”三“勤”入手,让自己的文章也能妙笔生花。两“熟”熟悉政策、熟悉社会。申论材料的导向就是社会发展的方向,考生越是熟悉政策和社会问题,就越能准确把握考官命题的方向,在看到作文题目时就不至于无从下笔。国家公务员考试从2011的教育主题到2012的安全主题,从2013的文化主题到2014的心态主题,这些主题都不是仅仅是五位一体中一个方面,而是一种变相的融合。如2012的安全主题衍生出的职业道德,进而凸显出了社会大道德的问题2014的普遍社会心态问题凸显出了幸福主题及心理健康问题。大主题背景下的小问题都会成为考试的考点。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可能探讨什么话题2014年突出的、不与往年重复的话题是什么是房地产的泡沫经济还是儿童安全问题进一步升级是灭蝇打虎的明晰化、强硬化还是改革工作全面深化到社会各个领域是电商领域竞争的白炽化、改变生活还是中国的科技实力仍然徘徊不前。这些主题考生如果详细地了解并能进一步延展,那么考生可谓入了申论之门道。三“勤”勤于积累、勤于思考、勤于动笔。考生平时除了要注意积累素材外,还要注意积累标准的表达方式。“虽知而不能言”是考生在做申论试卷时莫大的痛苦。习近平同志最近谈的“三严三实”指的是什么李克强同志谈到的“不能让企业跨过一栏还有一栏”如何理解习近平同志在别国演讲时引用了众多名言警句,如逢山开道,遇水搭桥风物长宜放眼量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这些语句考生是否理解并能正确使用如果还不能,恐怕你要和公务员职位“后会无期”了。勤于思考让考生对申论考试的把握更有前瞻性,更能成竹在胸。对于重大政策和社会热点,考生要做的不仅是看,更要思考,有自己的观点和总结,勤于思考才能更全面的掌握这些政策和社会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