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晋江市东石中学蔡耿仪2005年5月24日初一年三班【教学目的】1、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2、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3、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4、初步掌握读诗的基本方法。【教学方法】本课教学的指导方针是“以读代讲”,即通过诵读体会诗意。共分为四个步骤:1、深情地诵读;2、细腻地品读;3、优美地解读;4、丰富的联读。【教学时数】2课时。【课前探究】布置预习,请同学们深入探究,自主完成。(一)大声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时的节奏、重音和感情,并试着做标记。(二)这首《乡愁》诗,“借助时空的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结合诗的内容,写出“时”、“空”在文中的体现。(四)这首诗除了在整体上具有“结构美”和“音乐美”,在细节上也有许多细致精妙的地方。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用这样的句式写话:“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例如”。能写几句写几句。[示例]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例如:全诗的四节诗的每一节都分四行,相对应的每一行,句式相同,字数相同。(五)诗歌的语言简洁凝炼,但却能传达出丰富动人的意境。这首诗的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下面是老师对第一节诗所表现出来的画面的解读。读一读,然后模仿着写写看一组的同学写第二节,二组的同学写第三节,三组的同学写第四节;写有余力的同学可全写。[示例]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解读]“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如豆的灯火映照着他那双湿润的眼。窗外,清冷的月光如泻。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贴着一枚小小的邮票。信封上,是他母亲的名字。他给母亲写些什么呢是叙说离家求学的艰辛,还是追忆儿时盘恒母亲膝头的亲密是倾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怀,还是应答母亲日日村头槐树下的翘盼他还在恭敬地粘贴着。他粘贴的哪里仅是邮票,他粘贴的是母子身处两地遥相思念的亲情他邮寄的又哪里仅仅是信,他邮寄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拳拳赤子之心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正是一个少年如烟如梦的乡愁啊”【作家作品简介】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
f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