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福建省高考理综试卷物理试题评析
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一、物理试题总体分析:①2006年福建省高考理综试卷物理试题遵循了近几年来高考物理试题的命题趋势,坚持了“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与2005年相比,今年试题总体的难度有所下降。试卷的结构、题量、分数比例等仍保持稳定,第I卷中选择题仍为不定项选择且仍为8小题共计48分,第II卷中主观性试题仍为4小题共计72分,物理部分总分仍为120分。试题体现了能力立意的命题要求,《考试大纲》中所要求的五种能力均得到全面的考查,尤其强调对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这一点在第24题、第25题上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②试题以学科内综合为主,注重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例:第14、15、16、17、18、19、20、21题,分别考查了物理学科的原子核及核反应方程、光子能量及光的传播、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气体的内能、分子间作用力、机械振动图象、受迫振动和共振、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规律等基本知识;第23、24、25题则体现了物理学科的主干知识的考查,即“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欧姆定律”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等的考查。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卷物理各块知识内容比例:项目考试大纲中知识点条数试卷涉及的知识点条数考查的知识点覆盖率分值比率力学421535764533电学351337121175热学12650065光学12325065原子物理1011065实验19210517142合计13140275120100
林一敏
③试题加强对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例:第19题考查考生对振动图象的物理意义的理解;第21题要求考生应用图象识别能力来解决有关电磁感应的问题;第23题要求考生能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来求解有关光的匀速传播问题;同时第23题、第24题、第25题对考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要求较高。④试题注重对实验能力的考查。第22题为物理实验题,分值17分。其中第(1)题为选择题,考查的“双缝干涉”虽是课本中的学生分组实验,但着重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要求考生应真正动手做过实验、观察过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决定条纹间距的有关因素。第(2)题为“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多角度地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原理、方法、仪器等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突出了对仪器选取和方案设计的考查。
f⑤试题体现了物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一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联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