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血有肉的青葱岁月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趁着国庆长假,静下心来按照学校的“规定动作”,开始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阅读之旅。访谈式的文稿整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插队时身边人物如话家常般的娓娓道来,一个个平凡的细节勾勒出那个年代的一幅幅温暖画面,习总书记年轻时亲和的微笑,以及白昼躬耕、夜晚勤读的身影和虔敬鞠躬、慷慨解囊的温暖画面便如同素描般的画卷一样徐徐延展开来。阅毕其中章节《近平把自己看作是黄土地的一部分》,被习总书记那有血有肉、实在平和的青葱岁月牢牢攫住,有了如下的感知。一是黄土高坡滋长的民本情怀根植了其庙堂忧黎庶的执政理念。近平同志15岁便主动提出上山下乡锻炼,同行至少长其两岁,老师几经劝说也无法改变其决心。当年插队在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公社(现在的文安驿镇)梁家河大队,从北京市到黄土高坡的大农村,历经艰辛地克服了跳蚤满地的恶劣环境(“跳蚤关”)、难以果腹的物质生活(“饮食关”)、艰苦卓绝的田间劳作(“劳动关”)以及父亲被隔离审查的内心煎熬(“思想关”),近平同志谦逊而朴实地“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说自己“是个普通的农民”经常说“我们老陕”,近平同志从内心把自己当做是陕西农民,感觉光荣。二是对生命的尊重和众生平等的认知涵养了其恢弘的襟怀和宏大的格局。刚插队到梁家河才几天,村子里一位老人过世,近平同志曾听人说起过这位老人支持儿子参加共产党闹革命,是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于是他自告奋勇去吊唁,他“面向炕上老人的遗体恭恭敬敬地鞠了几个躬。”要知道当时是“文革”期间,很多传统都会
f被作为“四旧”或“封建落后的东西”,但近平同志出于对逝者的尊敬去做了这样“冒险”的事情,同行亦为此举感动,采访时对记者说:“这个做法是当时普通人想不到的,做不到的。”还有对“半憨憨”灵娃的友善,与老乡用自己的真粮食“玉米团子”换粗糙的难以下咽的“糠窝窝”的慷慨以及将自己身上的粮票、钱和外套都送给了乞食老汉的兼济民生之情怀无不让人动容。三是坚定的使命感和卓越的工作方法筑牢了其向着目标勇往直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近平同志刚上任梁家河村支书,需要做各种细致的工作、处理各种矛盾和情况。例如:铁业社是村里重要产业,为留住铁匠根栓,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做其妻的思想工作,终于留住铁匠,守住铁业社;办沼气事情也是如此,专门到四川学习调研,还因为通沼气而喷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