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通过公式的推导及应用,使学生体会到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规律,初步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3、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灵活性广阔性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水平。4、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展现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有关内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再次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四、重、难点分析重点: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公式推导和思路。五、教法建议:(1)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一节侧重于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公式综合应用。(2)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建议由具体问题引入,使学生体会问题源于生活。另一方面突出推导的方法以及思路,可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己探索,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3)强调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方法与研究方法。(4)补充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特征,进一步解决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六、教学设计示例: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1)目的:1、掌握等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思想;2、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重难点:重点: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及公式的应用难点:1、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应用2、灵活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一、过程设计:1、复习1、等差数列的意义:a
-a
-1d
≥2,
N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a1(
-1)d或a
a1+
-md3、几种计算公差d的方法:da
-a
-14、等差数列的性质:m
pqamamapaqm、
、p、qN二、引入1、数列前
项和的定义数列中,a1a2a3…a
称为数列的前
项和记为S
。2、(1)在上节中,已知某长跑运动员7天里的训练量,那么这位长跑运动员7天共跑了多少米?(2)在一个堆放铅笔的V型架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放了10支,问共有多少支铅笔?这一节我们就来解决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板书、课题)三、新课大家都听说过小高斯的故事,高斯10岁时,他的数学老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123…100?其他同学忙着用笔在纸上计算,而小高斯却很快求出他的结果,你知道他是怎样计算的吗?高斯的算法是:
2
f首项与末项的和:1100101第2项与倒数第2项的和:299101第3项与倒数第3项的和:398101…………第50次与倒数第50项的和:5051101一共有50个101,于是求的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