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在19世纪,形态学占有一席之位,但是构词法还是不受重视;再次,从当时形态学历史比较的角度来看,研究者更注重研究单词结构,而且在20世纪初研究构词法远没有研究语言学那么受欢迎;最后,早期的转换语法学家认为句子是由语素构成的,单词没有任何意义。自从1916年,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的理论,这一理论就一直影响着现代语言学领域,然而与之相近的词汇学研究却很少被人重视。直到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发表了Sy
tacticStructure,句法在当时就变成了众所瞩目的焦点,然而其他结构学家却继续研究语音学和词素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构词法在西方有了很大的转变。构词法成了语言学研究的重点。1960年Marcha
dHa
s出版了他有影响力的著作TheCategoriesa
dTypesPrese
tDayE
glishWordformatio
,其中他表明了不赞同从共时角度和历时角度来研究字词。乔姆斯基在他的AspectsoftheTheoryofSy
tax一书的最后一章阐述了如何用复杂的符号来分析特定的形态学现象。这是转换语法学家首次开始关注形态学和构词法。不久,他就宣称把复杂单词关于派生等的问题当作一个独立于句法的研究对象。他的这个做法导致了转换语法学家内部的分裂,区分了词汇学家和转换语法学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语言学家开始从语音学、句法学、语义学的角度研究构词法。在中国,构词法的研究可以说开始于《马氏文通》,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语法学著作。马建忠对于构词现象没有专门的说明,都是在讲语法的时候附带论述的讲构词。《马氏文通》提出了“骄列”“加字”或“前加”“殿、、字”或“后附”等概念。并且将“骄列”分为“两字同义”“两字对待”两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合成词。《马氏文通》研究的对象是文言,没有形成现代的完整构词体系,却不妨碍马建忠成为现代构词法研究的第一人。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大多数研究者从意义的角度研究汉语的结构,胡一鲁是国内第一个建立汉语构词法完整系统的人。自《马氏文通》1898之后,构词法研究逐渐引起了学者的重视,并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列入了各家语法学、词汇学著作之中。纵观这一百多年的构词法研究历史,不难看到一条明晰的发展脉络,即构词法研究从语义分析开始,20世纪中期以后发展到侧重于句法结构形式分析;八十年代以来,构词法研究出现了多元的研究态势,有纯语义的构词法研究,有从语音、韵律角度切入的构词法
f研究,有从生成过程角度展开的构词法研究。英汉语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