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研究性学习”与“研究型课程”教案设计
作者:周蕊蕊安峰王旭飞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年第09期
摘要: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概念、背诵差别,而是让了解“研究性学习”与“研究型课程”的基本特点、实施方式和它们的关系,纠正错误认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研究型课程;认识;参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1)25002403
【教学目标】明确“研究性学习”与“研究型课程”的基本特点和实施方式;了解学生对“研究型课程”的认识程度,对课题研究的兴趣所在,对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问卷形式,让学生初步接触“研究性学习”的一般内容,培养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和研究型课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掌握研究性学习及其特点;认识研究性学习和研究型课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言
1对学生完成“自读练习”的情况作简要小结。肯定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及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指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研究性学习性质的理解还比较肤浅,许多学生的自信心不够强,主体意识还不够明确。
2对学校的总体计划作简单介绍。简述学校的“实施方案”,并补充强调:所举办的研究性学习系列讲座是从学生提出的“讲一些理论”的要求出发,强调“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但是这还不是“研究型课程”的本身;与这个讲座并行组织的科研方法、研究动态等一系列讲座,主要作用是由各方专家介绍一些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不同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等,其主要目的是“教授方法、拓展视野、启发思路”,但是这也不是“研究型课程”本身!
3交代任务:本节课我们将明确认识研究性学习和研究型课程。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二、明确认识研究性学习和研究型课程
1揭示误区。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和研究型课程的认识“误区”主要有三类:①看作“课内的延伸”;②等同于“课外活动”;③认为是另一种“积累知识”的方法。
2说明三种“片面的理解”:①是“实践性很强的课”;②是“迎合兴趣、脱离题海的课”;③是“研究至今仍无法理解的问题的课”。
3明确认识“研究性学习”与“研究型课程”。
(1)从“学习的革命”切入
教育面对着“信息爆炸”有两条思路:
一条思路是“高效的学习”。其基本假设是:运用先进的学习方法,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