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下列各项
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有
①人口南迁②民族交往③大运河贯通④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2.1947年夏,“刘(邓)的部队超过陇海铁路,向南猛插300英里,在鄂豫皖边界……开辟出一块新的
根据地。”这一历史事件
A.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
B.改变了战争的战略态势
C.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D.宣告了国民党政权覆灭
33.如果为右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C.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
D.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34.邓小平说:“在经济
政策
上……要让一部分地区、
一部分
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下列举措不是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实行“包产到户”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5.一战前的“三国协约”与二战后的“北约”都
①以争夺世界霸权为目的②突出英、美的主导地位
③具有军事政治同盟性质④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五、非选择题。(36题10分,第37题13分,第38题13分。共36分)36.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1)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
“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请回答:康有为对发展教育持什么态度?简述“百日维新”在教育方面的措施。(3分)(2)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1906年)中说: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请回答:“此事”指什么?与此同时,哪一出版机构以编印新式教科书为主,为近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2分)(3)《北京政府教育部法令(1920年)》规定:
“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请回答:在新文化运动中,谁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对此,陈独秀提出什么主张?结合“法令”内容,指出这些主纺对近代教育的作用。(3分)(4)综合上述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历程,你能得出哪些认识?(2分)
37.危机意识是一个民族不断进取的基本素养。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1)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危机的突出表现是什么?日本民族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面对危机,俄、日都采取了回应措施。阅读下列选自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