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陋室铭
【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的主题。2了解铭文的特点。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4朗读、背诵全文。【学习过程】
一、导入二、文体、作者、背景简介1.文体简介:铭,是古代文体。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歌功颂德的文字。本文是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又叫“座右铭”。文字精炼,押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2.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永贞元年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九年后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观写诗讽刺保守派,外迁,任连州刺史。以后还当过夔州、和州刺史。直到文宗永和元年才回到长安,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3.背景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在宫中,宦官专废立之权,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上,牛(牛僧孺、李宗闵)李(李德裕)两党互相倾轧不已,妒贤害能,任人唯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在他的同期作《金陵五题》中有所流露),却又无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在本文中,他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把自己的“陋室”写得跟与世隔绝的幽居一样,又用“无丝竹之乱耳”表示了他对那些人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就是这种消极情绪的反映。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f1朗读课文2疏通文意(1)学生自己结合可下注释理解,并提出疑问。(2)教师疏通课文。四、理解诗意1这篇课文在语言文字上有何特点?2陋室陋室,陋在何处?3陋室,陋室,真的陋吗?4那么,本文还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5文中哪句话提挈全篇大意6课文是如何引出德馨的?7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五、讨论交流1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2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六、拓展延伸以下列铭文为例,给自己写上一、二句座右铭以警戒自己。1古铜镜上的铭文:2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草书砚铭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