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通过度量一组代表性商品(又称“固定篮子”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用来反映报告期与基期相比较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和趋势的宏观经济指标。居民消费价格统计调查的是全社会各类商品和服务的市场成交价格,在消费方面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生产方面直接关系着买卖双方企业的经济利益。价格指数数据是开展价格总水平监测、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性经济指标。归纳起来,价格指数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有四个基本用途:第一是度量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高低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说明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程度。第二是进行国民经济核算。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需要各种价格指数,CPI、如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以及GDP平减指数,对GDP进行核算,从而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第三是契约指数化的调整。如在薪资报酬谈判中,因为雇员希望薪资(名义)增长能相等或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希望名义薪资会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升高自动调整等。以及企业间购买产品合同因市场供求及价格情况的变化进行的调整等。第四是进行地区间的比较。国际间各国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的比较。国内各省、区、市以及各主要城市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的比较。CPI是怎么统计出来的我国的CPI由国家统计局负责编制,全国按统一的调查方案开展消费价格调查。目前国家统计局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调查分队,各省(区、市)调查总队负责辖区各市县的价格调查,同时编制本省的消费价格指数。我国现行CPI调查的商品,根据13万多户城乡居民家庭消费的实际,按照消费数量较大、供应相对稳定、价格易于采集,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有较强代表性,企业生产的必须是质量合格,产品包装上有注册商标、产地、规格等级等标识的原则,参照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实际确定划分为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为八个大类,262个基本分类,600多个代表规格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为经常性CPI调查目录。CPI价格调查采用派员调查的方式,目前全国共有3000多个调查员,定期对全国500多个市县的5万多个不同类型的商店、市场、服务网点进行实际成交价格的采集工作。调查点按照地域、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科学配比,保证其代表性。价格调查员按照定点、定时、定人原则,根据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实际购买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