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背”回填与桥头跳车的防治技术
桥头跳车是最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解决好桥头跳车问题,可明显提高公路使用性能,确保行车安全性、舒适性。“三背”回填是指台背、涵背、墙背的回填。“三背”回填质量不佳,往往是造成桥头跳车的最主要原因。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在分析桥头跳车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1、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产生桥头跳车的根本原因是桥台背处的路基沉陷。由于桥本身的沉降量比路基的沉降量小得多,从而造成在桥头处路面高程的突变,形成跳车。造成桥头路基沉降量过大的主要原因有:1路基本身的压缩沉降因台背处压实较困难,如施工不当,将造成该处的过大沉降。2地基沉降因桥涵地段填方高度较大,产生的基底应力也相对较大,从而导致该处产生的地基沉降也较大。3裂缝影响在路基与台背接头处,常会产生细小缩裂缝,雨水渗入缝隙后,使路基产生病害,导致该处路基发生沉降。2、防治措施21材料的选用1回填料应本着因地制宜、就近取材、经济合理的原则,选用透水性强、水稳性强、强度高、宜于稳定的材料。应结合桥台的结构型式,明、暗通道和涵洞填土高度,按路基与桥涵的施工顺序,分别选用砂、砂砾、路基挖方处碎石土和水泥稳定碎石土,有条件的地方可考虑回填碎石或水泥稳定类材料等。各种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①回填砂、砂砾、碎石时,泥土含量不得大于15%,最大粒径不得超过53mm。②回填碎石时,石强度不应小于15MPa,压碎值小于30%,碎石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厚度的2/3。碎石土CBR值应大于12%。
f③回填水泥稳定砂、砂砾、石屑、碎石、碎石土时,水泥用量以4%为宜,必须采用拌和机拌制,控制最佳含水量。2暗涵、暗通道、挡墙墙背以及锥坡回填材料以利用路基挖方中符合要求的碎石土为主。3桥台、明涵、明通道(包括顶部填土高度小于15m的涵洞、通道的“三背”回填以砂砾石为主。对回填面积窄小的重要部位、压路机无法碾压的死角,可回填或翻挖换填水泥稳定砂砾、水泥稳定碎石土或其他稳定类材料等,并用小型夯实机夯实至规范要求标准
1
。22质量控制1回填应严格控制选料含水量,分层压实度应达到95%以上。2分层压实厚度控制视碾压机具而定,采用重型压路机不宜超
过15cm,采用小型夯实机不宜超过12cm,构造物台背和墙背回填前,应用红油漆标明分层标记以及回填总层数编号,严格按分层厚度填筑。3“三背”回填范围总体要求应按技术规范执行。对构造物采取“先填后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