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同事、同学、学生、国际友人、西方同行者的回忆,档案资料等材料。如《科学巨人玻尔》就引用了爱因斯坦的原话来评价玻尔。重难点:传记作品善于通过描写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刻画传主的形象,呈现传主的内心世界,折射出传主的精神品质,所以细节描写是传记考查手法中的重点。为了增强传记的真实性,让传主形象更立体,引用也成了重要的命题角度,引用的作用要切实掌握。
考法综述
首先明确传记类别,如在传记语言上,自传采
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会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其次,了解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结合文本加以判断分析。
f命题法1细节描写的作用典例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李岚清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1905年6月13日出生于澳门。1926年他到北京,进入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1928年到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因参加学潮而被迫退学。依靠朋友的帮助和在船上做苦工,他于1929年到达法国巴黎学习音乐,靠在餐厅等处做杂役维持生活,失过十几次业,饿饭,找不到住处,甚至只得提了提琴到咖啡馆、大餐馆中去拉奏讨钱。在这样痛苦生活的煎熬中,冼星海坚持学习,并成功地创作了《风》,得到老师们的赞誉,考入巴黎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杜卡教授的高级作曲班,并获得了荣誉奖。学校要给他物质奖励,问他要什么,他的回答是:“要饭票。”1935年秋,冼星海结束在法国的五年学习生活,回到上海。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后,正把侵略的战火燃向华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关头。冼星海用音乐作武器,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创作了《我们要抵抗》《救国军歌》《保卫卢沟桥》《到敌人后方去》等抗战救亡歌曲,在群众中广为传唱。他得知教育家陶行知在上海郊区为贫苦孩子办了“山海工学团”,便定期去该团做辅导,教唱救亡歌曲。他还深入到学校、农村、厂矿、部队,去推广、辅导群众歌咏,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救亡歌咏运动。正当他注意“向着光明的、有希望的”延安情况时,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寄来音乐系全体师生签名给他的聘书,又给他来了两次电报。这样,他于1938年11月到达延安,受聘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并于1939年6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延安的音乐教学条件很差,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思想风貌、斗争意志,丰富的民间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