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当污水及污泥刚进入好氧段时,聚磷菌的活力将得到充分的恢复,由于其体内贮存有大量的PHB而聚磷酸盐含量较低。聚磷菌在好氧段中以O2作为电子受体,利用胞内PHB作为碳源及能源进行正常的好氧代谢,从废水中大量摄取溶解态的正磷酸盐,在聚磷菌细胞内合成多聚磷酸盐,这种对磷的积累作用,超过微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磷量,可达到细胞质量的6至8。这一阶段表现为微生物对磷的吸收,即磷酸盐由废水向聚磷菌体内的转移,磷酸盐从液相中去除,产生的富磷污泥(新的聚磷菌细胞),通过排泥,将磷从系统中除去。由除磷机理我们可以看出,除磷,关键在于厌氧释磷和好氧过量吸磷,更重要的是靠后续工艺把含磷量高的剩余污泥排出系统。围绕这三个点,我们得到以下的除磷工艺参数的控制。
12除磷各阶段控制参数
废水中磷的有效去除,必须依赖于排泥。下面就除磷工艺中的各控制参数加以阐述,以便初步掌握除磷的各工艺参数概念及要点。
121溶解氧的控制。厌氧段作为聚磷菌释磷的场所,需要严格控制溶解氧的存在,通常需要控制DO小于02mgL,否则过高的溶解氧会抑制在厌氧菌的发酵产酸作用,并且已产生的低级脂肪酸也会被迅速氧化分解,这样一来,这部分易分解有机质的缺失势必导致聚磷菌释磷的不充分,这对除磷不利的。在好氧段,对聚磷菌来说,则需要足够的溶解氧,用以满足聚磷菌对存储于体内的PHB加以降解,并且依靠此过程释放的能量进行有效的吸磷。故好氧段的溶解氧要求是10mgL左右。
124回流比在AAO工艺中影响除磷与排泥的是外回流比,很多资料都是在外回流比控制70,但我们实际运行经验表明,面对低负荷进水时,外回流比控制在30更有利于控制厌氧段的释磷环境,并有利于控制氧化沟上的MLSS,同时有效提高二沉池排放剩余污泥的量与浓度,通过排泥也可以控制合适泥龄,降低外回流比对于除磷,是一举三得的措施。
2污水处理厂工艺的简介
简单的工艺流程如下:
进水→预处理→AA0氧化沟池→二沉池→紫外消毒池→出水
通过外回流把二沉池的活性污泥回流至厌氧段;通过脱水机房把二沉池沉淀的剩余污泥脱水外运。原设计是一级B的标准,通过加强各段DO与回流比的控制,出水TP更优于一级A(TP05mgL)的标准。
3运行情况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在运行过程中,我们重点监测了进水、厌氧段、二沉池(好氧段沉淀后)、的TP情况与不同回流比的对比,首先确保厌氧段DO值小于02mgL,好氧段在08mgL以上并不高于15mgL。
虽然只有05mgL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