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反转的研究
作者:孟俊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03期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100876)【摘要】新媒体时代,网络迅速普及,网民数量也急剧增加,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兴社交媒体,因其即时性与便捷性等特点成为网民进行信息传播、交流互动的首选,这不仅改变了网民的社交生活方式,也使舆情反转现象的发生成为了可能。基于“查丁修路事件”,运用案例分析法,探究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舆情发展的现状,并从四个角度来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控,希望能够为网络舆情及舆情反转的未来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关键词】新媒体;查丁修路事件;网络舆情;舆情反转引言: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庞大的网民数量,通过新兴的社交媒体,为信息传播和网络舆情的表达提供了便利,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网民参与热情的高涨,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极易引发舆情反转现象。一、网络舆情反转的发展现状网络舆情是指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它是社会民意快捷的反馈渠道,是社会情绪的展示窗口。①网络舆情是人们表达自己声音的一种渠道。而关于“舆情反转”,百度百科检索的结果是,“事件发展初期和后期舆情表达的不一致或逐渐呈现逆向转化态势,甚至主流舆论或多数派意见与情绪也出现完全相反的逆转,即网络群体的舆情表达游走于不同的舆论漩涡中,主流舆论或多数派意见数次向不同方向的倾斜,使得舆情表达最终发生反转”。近年来,舆情反转现象频现网络,无论是2016年的“查丁修路事件”、“哈尔滨天价鱼事件”还是2015年中国老人东京被撞被传“碰瓷”,反转现象接连上演,已成为网民普遍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二、“查丁修路事件”引发网络舆情反转的分析2016年12月24日,一则“西安农民自掏24万把泥路修成水泥路国土局:系违建”新闻刷爆网络,引发广大网民热烈的讨论,大家纷纷支持这位西安农民查丁帮助村民修路的行为,并怒斥政府的不作为。然而次日,政府在官方微博上公布调查结果表明,该村民查丁未经政府审批,租用耕地9亩,擅自建设营利性足球场及其附属设施,而且不符合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此外,为了方便足球场经营,查丁未经村委会同意,个人出资修建223米的水泥路。在修建的过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