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部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7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无效。3.本卷共21题,第题6分,共126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S32Cu64
1.紫外线具有杀菌和诱变功能。用相同剂量、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处理两组等量的酵母菌,结果见下表。紫外线波长(
m)260280存活率()60100突变数(个)50~1000~1
据表推断,在选育优良菌种时,应采用的紫外线波长及依据是A.260
m;酵母菌存活率较低C.280
m;酵母菌存活率高B.260
m;酵母菌突变数多D.280
m;酵母菌突变数少
2.下列有关激素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葡萄糖合成为糖元②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③人体内没有酪氨酸就无法合成黑色素,所以酪氨酸是必需氨基酸④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底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B.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
1
fD.种群密度是限制于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4.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5.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B.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全部来自ATP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D.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6.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