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为“健康管理”(1123)
f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健康公式:健康15%遗传17%环境8%医疗60%生活方式。也就是说,靠看病吃药只能解决8%的健康因素,改善生活方式却可以解决60%的健康问题。
美国医学博土斯全德说:“截止目前,世界各国的医生所接受的教育是如何使用药物来治疗疾病。但是他们并不了解如何使用对你的健康最为有力的工具营养和心理保健等,在这方面甚至他们是无知的,这是最大的不幸。因为当你被诊断为患有某种疾病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他又说:“在美国只有不到6%的本科医生接受过正规的营养学培训!而我可以断言几乎没有医生在医学院内接受过关于营养补充方面的培训”。这说明,在健康管理发起和盛行的美国,本科医生接受过正规营养学培训的营养学家也很少见,而在其他国家接受过正规营养学培训的营养学家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因此,靠医疗条件解决居民的健康问题是不可行的。众所周知占全绝大部分的亚健康人群根本得不到医生的呵护。另外,按目前的医学水平,大部分慢性病是无法从根本上治愈的。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张铁梅教授说:“再过100年,人类也不可能搞清每种疾病的病因。联合国在对人类百年疾病进行总结时指出,对于疾病应该以预防为主,这是一项投入少、产出多的工作。”
国内的实际例子也证明了预防胜于治疗的真理。过去我国居民由于生活贫困,卫生条件差,居民健康欠佳,被国外称为“东亚病夫”。毛泽东时代的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对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起了决定的
f作用。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就是健康管理的内涵,从而大大的延长了居民的寿命。
4、健康就是GDP(1124)
2001年全国卫生资源消耗6100多亿,因为疾病和伤残造成的损失是7800亿,总计万亿,占国内生产总值GDP14.6%,超过长江三峡工二程15年投资总额2000亿元人民币和历时50年的南水北调工程投资5000亿元的总和。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有关专家指出,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增加医疗投入与医疗保险,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才是根本出路。对健康生活方式的管理,才是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有效途径。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在一个国家的GDP组成当中,10%以上来自健康人群。“健康就是GDP”并非空口无凭。
5、“寓医于食”筑起防病抗病的“大堤”(1125)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饮食组成不断改变,吃的问题和脑、体的懒惰行为成了危害居民健康的突出矛盾。特别是三高(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和三低(低矿物质、低维生素和低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