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321更新时间:20051013小学教学工作要坚持以课堂为核心,工作过程及质量以管理为保证。为加强教学工作管理和评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教学工作过程要求。
一、备课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和重要环节。备课是教师深入钻研大纲、教材,根据学生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工作过程。因此备课充分是上好课的保证。备课包括: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一学期备课即学期学科教学计划。包括学期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发展总目标。步骤要求:1、教师接受教材后,一周内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把握教材的系统性。2、认真研究大纲对本册教材内容的要求。3、认真阅读教学参考资料。4、结合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学期学科教学计划。学期学科计划包括:1、学生学习情况的基本分析。2、学期教学总的目标要求,即:知识、能力、思想品德三个方面。3、综合情况分析,提出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4、制定各单元的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5、复习考查的安排。二、单元备课单元备课是在学期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在进行本单元知识教学之前,进一步的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明确重点、难点和关键,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的工作过程。单元备课包括以下内容:1、本单元教学的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方面的目标。2、本单元课时内容及安排进度。3、主要的教学方法和所需的教具等。4、复习和测查的安排。单元本科的以上内容应写在课时备课之前,是本单元的整体备课。三、课时备课课时备课是在单元备课的基础上,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为完成单元目标、确定课时目标、课时内容的教学方法及完成课时任务的准备过程。课时备课包括:1、课时教学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方面的目标。2、课时教学重点、难点、关键。3、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4、教学教具的准备。5、练习设计。6、板书设计。7、课后小结。
f课时备课,即教案,要求即设计教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的学。备课时老教师的教案可略写,青年教师的教案要想些,无论详略都应包括以上内容。课时备课应提前一周完成。四、复备课复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一天的熟悉教材和教学环节的工作过程。复备课的任务是:对教案做出局部的修改和调整,检查教学具的准备情况,把课时计划安排变成教师进行教育学的自觉行动。备课,以个人钻研为主,再行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