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模式与路径◎田玉敏
20160420《中国国情国力》杂志《中国国情国力》杂志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到2020年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总体目标。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创新创业教育各具特色。研究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高校创业教育模式与路径,总结其先进经验,对我国深化高校创业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教育理念:战略性与前瞻性
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从战略高度定位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明确,教育理念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家。起初,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有功利主义色彩,以“企业家速成”为教育理念,目标是培育创业者,使其能够自食其力,最大限度地为美国社会创造利益和价值。随着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逐步转变为以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为核心的“素质理念”。美国考夫曼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心认为,创业教育是向个体教授理念和技能,使其能识别被他人所忽略的机会、勇于做他人所犹豫的事情。创新创业教育除了教学生“如何创办企业”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教授核心知识,培养学生辨别生活中机遇的能力、寻找机遇的能力、创业和管理新企业的能力、富有远见和具备批判思维的能力。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是揭示创业的一般规律,传承创业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素质,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创业意识、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具备将来从事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特质,以适应社会变革1。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创业就业问题,更是促进创业综合素质的发展,将创新精神和创业特质传递给大学生,并内化为自己的创业素质,培养革命性的创业一代,这体现了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前瞻性。
在英国,很多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初期都犯了“功利性”错误,以为创业教育就是让大学生去创业。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英国高校认为创业教育目标不是单纯为了让大学生去创业,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素质、创业精神和创业品质2。
教育模式:针对性与多样性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依据不同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设立,具有针对性与多样性的特点。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有两种:一是聚焦式(focusedmodel)创业教育。即只在个别专业范围内开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