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汉代: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以“市”为标志的全国商业中心形成r
3.唐朝:长安、洛阳、广陵(即后来扬州,当时号称“雄富冠天下”)r
4.宋代:汴京(开封)r
5.明清:苏州(“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r
商帮的出现晋商、徽商势力最强r
十、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r
1、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r
2、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然而整体看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抑制之下。r
3、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商业繁盛促使了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r
十一、简述古代中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基本史实,分析这一政策得以长期推行的原因。r
史实:1、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r
2、汉初: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牟利。汉高祖严禁商人“衣丝乘车”和购置土地,并“重租税以困辱之”r
汉武帝时:实行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经济措施,全面控制工商业。私营工商业者受到沉重打击,再也无法与国家抗衡。r
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r
4、明清时期:朝廷昧于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大势,依然坚持抑商政策并实行闭关,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r
原因:①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又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r
②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农业和小农经济是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承担者。r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r
十二、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r
1、“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也有安定人心的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r
2、但是,明清时期的抑商政策,不仅阻碍工商业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且强化了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r
3、“重农抑商”政策,虽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它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r
从根本上说,“重农”是正确的,但不能把“农业”和“商业”长期放在对立面。r
十三、明清为什么要实行“海禁”政策?如何评价“海禁”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r
海禁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