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来进行。内尔诺丁斯主张彻底重组学校的课程,把有关人类生存本质的问题和事件放到课程的中心位置上,一种可能的做法就是围绕关爱的主题来组织课程与教学关爱自己、关爱亲密的人、关爱陌生人和全世界的人、关爱自然界和自然的生物、关爱人造的世界和理念的世界。责任是教师职业之所以能成为“专业”的重要指标。教师的责任一般包括责任感(责任心)和责任行为两方面。所谓责任感是指教师对于本职业(专业)职责、规范、要求的认同与遵守;而责任行为则更多地表现在践行这些职责、规范和要求上。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指导、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包含其中的价值、规范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公平公正也是教师德性素质内在规定的必备品质,甚至是检验教师真爱还是假爱学生、对学生真负责还是假负责的主要标准。许多国家都把这一要求视为教师专业的重要标准。例如,美国国家教师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在其制定的《教师应该知道什么?应该能做什么?》中,提出了什么是教师应该知道的和能够做到的标准,用以指导美国教师的专业发展。他们提出,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识别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在教学实践中能解释、说明这些差异,进而调整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教育教学的层面来看,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有着鲜明差异的个体,他们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喜怒哀乐及其表达方式,都具有独特的智慧倾向,要想真正做到有教无类、爱无差别,必须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满足其合理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公平公正地处理学生事务。幸福感是教师德性素质的一种“内求”的品质。所谓幸福感是教师自身在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基础上,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体验到的一种从业的愉悦、快乐和满足,它对于提升、完善德性素质具有动力作用。许多教师在专业发展上也许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获得“体面”的成功(如成为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名教师等),但是,当
f他们看着学生在自己的教育下快乐成长、不断进步,也能体验到为人师的幸福。这种幸福感能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职业认同,这可能比他们获得什么荣誉称号还要重要,这也是中国广大教师的真实写照。在当前“教师专业发展”语境下,我们认为,与其引导教师基于技术理性的“专业发展”,还不如更有力度地关注他们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幸福指数,这应当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层新的价值取向。教师怎样才能锻造自身的德性素质教师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