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高职院校双师素质青年教师培养的策略探究
【摘要】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加强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十分必要,但针对现阶段的培养现状是不能够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应该确立高职青年教师培养原则,确立培养内容,加大力度进行岗前培训,建立对青年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的长效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引进技术大师和行业专家,在青年教师中进行传帮带。【关键词】高职教育双师素质青年教师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双师素质教师一直都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培养的重点,而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尤为重要。现在高职院校教师结构中高学历青年教师比例加大,这些青年教师缺少工作实践,而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大力实施课程改革,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课程体系,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当前,高职院校面临激烈的竞争,从长远眼光看,要想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双师素质”高职教师队伍,还得从青年教师抓起。只有尽快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提升双师素质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在竞争中才更有胜算。1.加强高职院校双师素质青年教师培养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能力,掌握最新实践技能,不断拓宽知识面,保证知识的先进性、前瞻性,首先就要求教师自身能“适应”这种要求,能用今天的知识,甚至是明天的知识,教育今天的学生。高职教育的师资主要来自注重以学科为本位的普通高校,培养模式导致他们没有经过或经历工作实践技能操作训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够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因此达不到高职院校的教学效果。在德国大学毕业生要成为职业教育教师,要有职业工作的经历,要有5年或5年以上的企业实践经验,经过2年半的培训后,参加国家考试取得职教教师资格后方可从业。而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实践能力偏低,已经不能够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无法进行,我们的大多数毕业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得不到企业认可。高职院校是我国新兴的一种教育形式,各高职院校从创立之初至今已经积淀了一大批有经验,高技能的专家型老教师,但能够胜任新技术、新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等问题仍然非常突出。职业教育是我国现阶段大力扶持、快速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如果从长远考虑教育教学的后劲问题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