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六章
教学时数:教学时数:9学时
真理和价值
教学要求:掌握真理和价值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要求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价值的主体性、相对性,真理和价值的关系。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人的认识向实践转化的过程既是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的过程,又是通过实践
而实现价值的过程。对于人来说,认识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不断排除谬误,获得真理,并在真理的指引下改造世界,实现客观事物对于人的价值,同时也实现人自身的价值。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和价值的统一,实现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生和人的实践活动的根本要求。第一节真理
通常所说的“认识”具有动词和名词两方面的含义。作为动词的认识,是人所进行的指向认识对象的认识活动,即认识过程。作为名词的认识,则是人进行能动的思维获得的结结果,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对特定对象的认识。为了有效地进行以客观存在为对象的实践,人们必须要求自己的思维尽量充分而又准确地反映客观存在,使自己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世界的实际,这样就提出了认识的真理性问题。真理问题对于认识和实践着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既是主体对客体进行观念把握所趋向的目标,又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的内在要素和环节。一、真理的含义人的认识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能够产生正确和错误两种不同的结果,即真理和谬误。人的认识的真实性依赖于这种认识同客观事物的实际相符合,依靠同事物的相一致来保证认识的真实性,并依据事物的实际来检验认识的真实性,这就是“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获得真理。、(一)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真实的道理。(二)谬误的含义谬误是指与客体不相符合的认识,即主体对客体的歪曲反映。
1
f(三)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1、真理和谬误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认识,各有自己的质的规定性,因而它们之间存在着确定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对特定的对象而言,一个认识是真理还是谬误是确定的。只有如实地反映对象,与其对象相符合的认识才是真理。而歪曲地反映对象,与其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把同一认识既当成是真理,又当成是谬误。如果不承认真理与谬误的的对立,看不到他们之间的确定的界限,就会不分真假,混淆是非,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由于真理和谬误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以真理为指导的实践活动和以谬误为指导的实践活动产生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