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信仰的三种模式
作者:李向平赵翠翠来源:《文化纵横》2013年第06期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黄二帝在中国人的信仰结构中占据着独特的历史地位。炎黄二帝同为华夏始祖,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却逐渐形成了“重黄轻炎”的社会现象。然而,伴随着传统信仰的逐步复兴,中国各地却一度掀起了对于“炎帝故里”之正统性地位的争夺,甚至举办有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等大型活动。一时间,祭祀炎帝的规格急剧上升,仪式宏大而祭典庄严,从而形成了多个炎帝故里、多种祭祀模式的发展格局,以至于出现了一个炎帝、多种信仰的复杂现象,这里适时提出一个严重问题:这就是多种信仰类型,公共认同何以构成?!
“重黄轻炎”信仰关系的历史建构“炎黄二帝”是中国人建构起来的人文祖系信仰系统。他们在建构中国的信仰结构乃至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但是,古往今来,同样是作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对于炎帝与黄帝的信仰程度,却大有差别。人们对于黄帝的信奉,往往要高于对炎帝的信奉,重黄帝、而轻炎帝。这种源自同一祖系,却信仰分别的奇特现象,无疑源自于圣王功绩观及“史从黄帝出”的历史建构。如今,人们又因为一个炎帝信仰,建构出多种祭祀模式及其信仰类型,这同样也是基于权力、利益、资源等诸多关系的信仰建构。中国人喜欢以炎黄子孙自称,然对其内涵却比较模糊。炎黄子孙的称谓,不仅是对于祖先的敬仰与尊崇,更是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其中,人们对于炎帝的认识和理解,更是远远不及黄帝。炎帝及其信仰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始终不得明晰。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或称“黄帝子孙”,却鲜有自称“炎帝子孙”。虽然在先秦及汉代的其他典籍中,不乏关于炎帝的文献记载,但长期以来,炎黄子孙对于黄帝的尊崇及其信仰程度却明显超过了炎帝。同为人文初祖,炎黄二帝对中国文明贡献各有不同。炎帝神农氏是中国古代从渔猎时代走向农耕文明的杰出代表,被后人誉为农业之神、太阳之神和医药之神。而黄帝是集思想、政治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制度、社会制度、军事、部落管理之大成的创立者。黄帝时代内行刀锯、外用甲兵,取得涿鹿大捷,杀死蚩尤,克服炎帝,一跃成为中原霸主。
黄帝以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一统的形象,而成为此后历代帝王尊崇效仿的圣人楷模,声威天下,得到越来越多的部族推崇与祭祀。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余述历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