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高校特色水文化教育传播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岳法家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5期
摘要:浙江水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然而浙江省水文化的传播教育却相对薄弱。当前,国家大力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水文化教育传播也随之迎接来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的社会职能之一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必须自觉承担起对中华水文化的守护、传承、传播与创新,因此,在高校构建水文化教育传播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特色水文化教育传播新媒体平台
一、加强水文化传播的时代召唤
当前我国正在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恒久的自然之道与治世之法,能够开启我们的智慧,解除我们的困惑,提升我们的修养,实现与西方现代文化的接轨,帮助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水文化作为浙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其传播教育研究,对于传承浙江优秀历史文化成果,融入时代特色,进一步推进“五水共治”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引导、激励浙江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特色水文化教育理论体系传播的受众分析
在研究传统的水文化传播理论时,我们发现研究者经常是坚持传播者本位,从而忽视对受众的分析,导致传播效果演变为刻板的大篇幅的文字宣传,使部分受众不仅失去学习动力,甚至可能产生抵触心理。因此,要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必须注重受众分析。高校水文化教育理论体系传播的受众主要是高中进入大学“放松期”的一个群体,他们是水文化教育传播的重要受众群体,和普通社会成员相比较,他们接受过相对较长的学校教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备很强的可塑性和学习接受能力。但因为水文化教育的传播路径没有整体规划,导致学生们对水文化的认知和传播兴趣并不大。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热情很难持之以恒。在现代化大学生活里,学习方式多种多样。学生对感兴趣的传播手段,学习积极性会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高。同时,对枯燥的课程内容哪怕传播手段新颖,学习兴趣可能也会很低。
2学生主体性激发难度较大。如果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水文化的主体性,才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从内心对水文化产生传承的认同和学习的激情。但是学生是感性思维较为敏感的一类人群,对相对抽象的课程内容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很难难激发其学习的主体性。尤其是在进行水文化理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