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自治县供销社第三农资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第一章
11社会及自然概况
总论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地处云南西南部,位于东经99°35′15″至100°90′33″,北纬23°11′58″至23°48′50″之间,幅员面积21602平方公里,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立体气候突出。全县共辖6个乡镇和双江农场、勐库华侨农场,2008年全县总人口165765人,其中农业人口146135人,占总人口的882。除4个自治民族外,有汉族和其它19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3638人,占总人口的444,是全国唯一一个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四种民族自治的县。12经济概况
2008年末有耕地面积254799亩,其中:水田90840亩,旱地163959亩。总播种面积403955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69589亩,总产量27090吨;玉米播种面积84761亩,总产量16164吨,甘蔗种植面积95438亩,总产量390026吨;茶叶种植面积96901亩,总产量5089吨。工业总产值60381万元,农业总产值(现行价)56647万元,财政总收入6648万元,总支出31305万元,农业总收入4181万元,农民人均总收入2368元,人均纯收入1574元,全县人均占有粮食
f370公斤。农作物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种植甘蔗、茶叶、油菜为主。农业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农业现代化程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土地产出率低下,农民增收缓慢;工业基础薄弱,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所辖6个乡镇有5个被省地确定为扶贫攻坚乡镇。13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是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1号文件的需要,是提高农资物流配送水平的需要,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二是双江自治县经济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双江是一个国家级特困县,全县6个乡(镇)有5个被省地确定为扶贫攻坚乡(镇)。由于受地理环境,交通、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工业发展薄弱,农业仍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产业,是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增收、农民致富靠的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而先进的物流方式则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供销社通过实施“两社一会”、“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整合、改造、提升原有网点,供销社流通网络逐步得到恢复,已构建起覆盖全县75个村委和部分自然村的流通网络终端,为农服务功能逐步提升。但仍存在着经营体制不够完善、服务机制相对滞后、流通网络功能弱小、县级农资龙头骨干企业发展缓慢的问题,网络终端的迅速发展与县级农资配送骨干企业之间配送能力弱化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建立县级农资配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