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1夏商两代是我国奴隶制阶段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2“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3孟子关于教育作用的阐述孟子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民心”好的政治还不如好的教育。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教育的目的“明人伦”。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4荀子重视《诗》《书》《礼》,《乐》《春秋》等儒家经籍的传授。而诸经之中,荀子尤重《礼》《乐》认为礼是自然与社会的最高法则。5《大学》提出教育的目标是三纲领,三纲领的内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又提出八条目,八条目的内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6豫时孙摩:豫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时: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孙: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摩: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7正始年间何晏王弼,道家和儒学相结合产生新学玄学,出现了多元化。汉代的注重章句训诂变为注重义理称为魏晋经学。8宋代在入学法杖的历程中,理学产生。周敦熙和朱熹标志着理学的开端和完成。周敦颐提出吸收佛道入儒学。9汉代太学的创建,标志我国封建官学制度的建立。得力于董仲舒和公孙弘。10宫邸学、四姓小侯学汉灵帝光和元年,鸿都门学,原因:因校址在洛阳鸿都门而取得此名,11私学:马融东汉名儒,郑玄。汉代私学就其程度说有小学书馆、学馆、书舍和专经(经管、精舍、精庐)阶段的区分。相当程度:专经相当于太学,小学相当于小学程度。其中蒙学占更主要的低位12孔颖达精通儒学13隋唐时期佛教私学很流行;宋元明清私学分为蒙学和经管;蒙学教育:是以授书、背书和写字为最基本的内容,教学中强调牢固记忆和基本训练及培养儿童符合封建伦常道德的品质和习惯。14《三字经》宋王应麟;《百家姓》宋初人;《千字文》梁武帝周兴嗣15封建社会选士制度的形成是从汉代开始的。汉代察举最主要的是“贤良方正”和“孝廉”两科16察举中多以选拔经学之士为主,童子科、选拔1316岁。17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18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除汉代以来的对策、策论仍然保留外,明经科主要是经过“帖经”“墨义”考查士人对儒家五经原文识记的熟练程度。19董仲舒急于让的阴阳五行学说提出了“王从天命以从事,任德教而不任刑法”的治国方针,认为德教能够化民成俗,从而有效的预防犯罪。20、韩愈提出人性分为三个等级:性之品有三、上焉者善焉而己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