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财政风险及防范
提要多年来,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造成财政风险进一步加大,党中央对该问题也给予了高度重视。由于财政风险的复杂性、隐蔽性及不确定性,造成财政风险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本文立足于我国财政风险的现状,从政府作为公共主体身份出发,构建财政风险分析框架,在该框架下找出并分析财政风险的成因,进而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财政风险的内涵及现状
(一)财政风险的内涵。目前理论界对财政风险的内涵的界定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说法,有的假定特定行为主体(政府、公众等)的特定行为(财政活动)引发了财政风险;有的假定行为主体的活动是合理的,但该活动的最终结果要受各种客观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而不受行为主体控制。本文采用刘尚希关于财政风险的含义的界定,财政风险是指政府拥有的公共资源不足以履行其应承担的支出责任和义务,以至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受到损害的一种可能性。在表现形式上,可能表现为赤字不可持续性,债务不可持续性及财政不可持续性。
(二)财政风险的现状。最近几年,我国财政风险程度总的来说具有某种不断提高的趋势,下面用国家的负债水平来反映财政风险状况。
1、从直接负债看
(1)显性直接负债:1国债规模扩大。我国自1979年以来,连年赤字居高不下(除1985年),截止到2002年,累计国内债务已超过30000亿元,2003年政府财政赤字比上年增加100亿元,达到3198亿元。同时年度国债发行量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照此发展下去是相当危险的。2欠发工资,乡镇债务严重。据粗略统计,2000年末全国累计欠发工资达到250亿元,而实际数额远远不止于此。中国新闻网2001年6月19日报道,我国目前乡镇总体负债水平保守估计也在2000亿元左右。
(2)隐性直接负债:1养老基金缺口。2000年国家对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积累基金分开管理,这意味着缺口将越来越大。国家体改部门与国外保险机构联合估测,近年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规模将高达37000亿元人民币。2失业救济负担也不断加重,这也将构成政府债务的一个来源。
2、从或有负债来看
(1)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负债过重,政府税费负担过重,以及结构调整缓慢
f等问题,在尚无良好的对策情况下,这些问题只能有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来解决。有学者估计,如果仅把企业负债率下降20个百分点,政府需拿出约40000亿资金予以支持才行。这就构成了政府财政的“或有显性负债”。
(2)中央政府的“或有隐性负债”主要集中在国有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