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应用钢板一体化Cage16,适用于多节段病变患者采用节段性减压融合17。Cage的发展遵循的原则是:提高融合率;可靠的恢复椎间高度,保持颈椎曲度;增强颈椎稳定性。颈椎cage材料的选择、形状的设计是目前研究的热点。cage放置位置应更好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终板的保留可减少植
f入物下沉椎体高度丢失18,因此,cage放置位置、椎体终板的保留等问题也受到了临床医生的重视。目前众多种类的cage,好多尚处于初步的临床应用阶段也有的还处于实验阶段,其长期疗效包括组织相容性、生物力学性能都有待进一步证实19,生物材料cage的重吸收和下沉高度丢失20问题也值得思考。
以上方法都是椎体的融合性固定,融合固定的同时,随着改变了人体生理解剖结构,也引起了功能性的变化,将导致颈椎活动度的部分丧失;融合节段的部分应力,要由其它节段代偿,这将导致其它节段的应力负荷增加,加速临近节段的退行性改变21。
4颈椎人工间盘
从颈椎人工间盘的研发及临床应用开始有了颈椎的非融合性固定。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是保证生物力学的同时,更符合生理功能需要的最新手术方式,是骨外科领域继人工关节置换之后在脊柱外科方面替代化的突破性进展。Brya
CervicalDiscSystem是由Spi
alDy
amics公司和Vi
ce
tBrya
.MD共同研发的,目前临床应用的Brya
颈椎人工间盘是全球首批应用临床的颈椎人工间盘。这一复合结构型是两个钛制终板中间内含连接一个聚亚安酯髓核,钛制终板表面多孔便于于椎体面融合,聚亚安酯髓核11度的伸屈和2ml的平移旋转。颈椎人工间盘的出现,使以往颈椎融合的固定方式转变为非融合固定型成为可能其融合的是钛板,聚亚安酯髓核提供生理活动度。这一产品及随之而来的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已经成为本世纪以来脊柱外科领域的热点。自从2002年5月28日DrSasso在美国St.vice
t医院实施了美国第一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取得了成功,随后在世界范围相继开展此想手术。于2003年底北京实施第一例亚洲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手术后,目前我国开展已千余例。实验研究表明Brya
颈椎人工间盘的抗磨损和组织相容性是可靠的2223,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近期术后疗效也是肯定的24。Brya
颈椎人工间盘的后续产品,也一直在开发研制。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远期效果怎样,有没有长期并发症仍有待观察,假体寿命也需要考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更适合解决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对于颈椎不稳定,临床更倾向采用融合固定技术,而人工颈间盘置换后经长期磨损会不会导致颈椎失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