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梓潼地区下侏罗统珍珠冲组地质特征研究四川盆地梓潼地区下侏罗统珍珠冲组发育于龙门山山前隆起与川中古隆挟持的梓潼凹陷区,区域构造位于四川盆地川西北古中坳陷低缓构造区13。随着邻区九龙山气田、梓潼含气构造的勘探、开发取得良好效果,尤其是九龙山气田5口井2008年以来侏罗系珍珠冲组挖潜上试所表现出的良好产能,使四川盆地梓潼地区下侏罗统珍珠冲组成为了川西气田勘探、开发的新热点,但受多种因系的影响,其产量差异大、气井压力和产量递减快,上产、稳产难度大,因此对该区微观地质特征的研究将有助于该地区的气藏开发。一、区域构造简况图1研究区区域构造图梓潼凹陷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川西北古中坳陷低缓构造区,北西邻龙门山逆掩推覆构造带,北靠米仓山山前断褶构造带,东接川中隆起。梓潼地区的构造和沉积都受到四川盆地西北侧的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及东北侧的米仓山推覆构造带和川中古隆起带的很大影响1,2。梓潼坳陷内部侏罗系白垩系以褶皱作用为主,断层不发育,背斜和向斜相间排列,褶皱走向在梓潼向斜以西为
e向,以东从柘坝场到魏城再到绵阳,褶皱由近东西向变为
ww,再变为
w向,可划分为西部陡坡区、中部平缓构造区和东部缓坡区三个区带。本文研究对象为中部平缓构造区(图1)。二、微构造特征受区域构造影响,中西南部的梓潼地区下侏罗统珍珠冲组与北
f东方向九龙山气藏的典型背斜构造不同,其构造简单,少见断层,微型潜伏构造发育。主要特征为:①构造平缓,两翼倾角仅1~2°;②潜伏构造(高点)闭合度小,一般为20~60m左右,最小2m(表1);③圈闭面积差异较大,一般在10~45km2,最大为1815km2;④偶见零星孤立小断层;⑤珍珠冲组顶、底界和上三叠统须五段底界的构造高点无明显偏移规律。
三、沉积特征1沉积微相特征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主要发育四种沉积体系类型:冲积体系、湖泊体系、扇三角洲体系和三角洲体系8。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两种沉积相类型,其中又以三角洲前缘的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两种微相最为发育。以单井沉积相分析为依据,通过沉积相横向对比,其展布特征为:研究区西北部发育两个冲积扇沉积,物源分别来自西部的龙门山和东北方向的米仓山大巴山;两个冲积扇向南经过短距离的辫状河过渡,进入滨浅湖相,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该三角洲规模不大,并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河道微相沉积为主;三角洲前缘分流道沿丰谷老关庙文兴场柘坝场一线发展;东南部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