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系统,停车场管理子系统(进行高效有序的停车管理调度),信号优先控制子系统(使快速公交在交叉路口享有更大的通行权),场站视频监控子系统(提供现场的图像信息),企业管理信息子系统,智能集成管理平台(提供包括信息管理、数据管理整个智能系统的基础功能和实现对其他系统的集中管理),它们为BRT提供稳定可靠的软、硬件支撑平台。
56
f图2快速公交系统平台物理结构示意图
快速公交系统服务水平的分析与评价是与系统规划与管理密切相关的基本分析技术,是进一步提高BRT系统服务水平的基本前提。在进行城市快速公交系统服务水平评价时,主要应从营运线路中乘客的方便性、安全性、舒适性和准点性等指标为准则,建立BRT系统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如图3。目前用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综合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法、专家调查发以及基于这些常用评价方法的灰色聚类法等。
7
图3BRT系统服务水平评价体系结构图
3国内外发展现状
“公交优先”最早在1960年由法国提出,经过几十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一些国家成效显著。
f31国外发展现状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从20世纪60年代起,每5年为伦敦市进行一次彻底的公交优先通行系统规划,每年在具体实施时根据实际情况再做调整。1974年巴西库里蒂巴市建成第一条快速公家线路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包括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各种类型的快速公交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欧洲由法国、意大利、罗马尼亚、英国等国家的交通组织和大学共同合作了一个长期的PRISCILIA项目大城市公交优先措施及其影响,该项目已在欧洲多个城市做示范应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在该校自行研制的RHODES交通自适应信号控制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了公交优先和交通自适应信号控制的综合运用,在减少公交车延误和缩短乘客出行时间的同时,对其余交通方式的影响较少。
32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快速公交的概念,而直到2003年,BRT这个舶来词才出现在国内学术界和应用界。我国对快速公交系统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两个互相交错的阶段。
第一阶段:1994年至2002年,BRT系统的概念引入和理论研究的萌芽阶段。
在这一时期,随着快速公交系统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和推广,引起了国内交通界的关注和重视,也有很多介绍国外BRT系统发展历史与实践经验的文章公开发表。在理论探索方面,国内首先开展了对公交专用道的引入和研究工作。1999年,昆明建成了国内首条现代公交专用道,成为我国实践快速公交系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