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掌握了计算机技术,便能自然将其运用于语言教学30。因此,在确定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内容时一定要根据信息化教学能力系统的要素进行整合式的信息技术培训。同时,由于信息化教学是一个发展更新速度很快的领域,无论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经验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对于校本培训的教学内容安排上应该根据信息化教学的前沿理论经常进行更新,避免一套内容使用几年不变的情况。3、根据教师能力上的差别进行分级培训在培训前应该对当前学校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评定,在此基础上,确立培训目标,设计培训内容,制定相应的分级培训计划。对于那些信息化教学知识薄弱、信息技术能力偏低的教师可以设初级班,目的在于提高他们对信息化教学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掌握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程教学的基本能力。
f对那些曾接受过一定的计算机教育、已有一定技术基础的教师则可以通过中级班对其进行发展性培训,旨在进一步提高他们设计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的能力,以及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能力。对于已具备中级水平并能较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教师,应设高级研修班,以培养教师相关的研发能力,使他们能不断开发出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应用信息技术投放于教学的新产品。三、合理的评价激励制度1、应该建立起一套科学可行的评价激励机制对于积极参与培训的教师,应予以奖励。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并使其他教师产生运用信息技术于教学的外部动机。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应以教师的长期发展为重,多以肯定、激励的方式予以引导,以培养其对信息化教育技术的积极态度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同时,在合理的范畴内将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情况与教师的日常考核联系起来,鼓励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大胆应用信息技术。同时鼓励英语教师积极制作优秀课件、开发网络课程、建设教学个人主页。建议学校管理部门把教师取得教育技术培训合格证作为入职、晋职、晋级的必备条件之一,未取得培训合格证的,不得评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这实施起来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同时必须配合合理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的建立等。2、以课题研究驱动“学习”在实践中,开展信息化教学课题研究,让教师带着“任务”去驱动“学习”,可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实践更多的应用教育技术。实行“探究式”学习方式是将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实践的最好办法。例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