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财务制度的创新。【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高校财务管理制度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1对高校预算影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财政部门把对高校预算资金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和事中监督,把对支出预算总额的控制变为对每笔支出的控制,且进一步明确广有预算才能有支出”、“预算支出渠道不得随意变更”的刚性规定。这使高校不能像以前一样随意地进行预算的调整与追加。尽管财政部门允许对个别预算进行调整,但这是以调整项目事先有预算为前提的,且调控程序繁琐,批复时间较长。当高校突然面临新情况或新需要时,就会因为受到预算的限制和财政的约束而没有可用的资金。可见,高校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高校的预算管理,细化了高校项目预算的内容,促进了高校预算编制的严肃性。但由于高校部门预算改革时间不长,传统思维观念及管理模式的影响尚未消除,使高校预算还难以做到全面周到。2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会计核算的影响。现行高校财务执行的是《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这一会计和财务制度实行的是“大收大支”与“收支两条线”的核算方式,它打破了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之间的界限,收入按来源划分,支出按性质和用途划分,因此,收入和支出资金没有严格对应关系。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财政性支出要求严格按照预算安排,内容明确,通过零余额账户直接支付,这与现行高校会计制度存在不匹配和矛盾。为此,高校会计核算既要符合两个《制度》的规定,又要满足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3对高校资金筹措的影响。高校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政府作为高校的投资主体,已不能满足高校的投资需要,因此高校发展筹资的压力越来越大,银行信贷成为高校筹措资金的主要渠道。高校的发展其太部分资金用于购置土地、科研用房、基础设施建设等等。贷款利息还能够逐年偿还,但偿还本金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偿还贷款本息的主要来源是学生学费收入和学生住宿费收入。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前,银行对学校的贷款是建立在高校和银行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因为高校有收费权作为质押,这样可以减少银行的贷款风险。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高校的学费、住宿费收入直接上缴财政专户,学校的资金使用直接由财政支付,减少了单位在银行的存款,高校的存款变成了一种额度,减少了银行信贷资金的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