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六字、七字(间有八字句),节的匀称,句的均齐,体现了错落有致、曲折回旋的建筑美。3想象体会绘画美1提问:读了许多遍课文,大家除了能感受到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外,对于作者所描写的康桥有什么印象?(美丽)可以说是风光如画。苏轼在评价王维的诗时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如今我们品味着徐志摩的这首《再别康桥》也可以称得上“诗中有画”。
3
f(板书:风光如画)2找寻意象这康桥以及它周边的秀丽都是通过描写景物感受的。问: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云彩,金柳,青荇,清泉,夏虫,星辉)这些事物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它们都已超越了它们的自然属性,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恋情它们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意象。3)讨论交流(可分小组讨论交流,也可根据课堂学生状态自主完成)。(通过讨论交流和发言,让学生分析这些意象分别融入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进而体会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选出自己喜欢的一个画面进行品读。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进入诗歌梦幻般的氛围,用与诗歌每一小节意境相配的优美图片,让学生根据诗意选画面。再找个别学生朗读自已最喜欢的一节诗歌,结合图片画面,说出喜欢的理由,让学生深入体会每一节的画面美。老师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动作性很强
4
f的词、融入强烈情感的词)进行适当的点拨,借此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四、感(加深感悟)1学生再次诵读感受三美。找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配乐朗诵,全班深入体会。(亦或齐读,边读边体会。)2师提问:对于本篇课文还有什么疑问?五、结(总结课文)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康桥如画的美景,景中又蕴涵了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眷恋之情,哀而不伤,惆怅却洒脱飘逸的离别之情,情于与景的交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意象的选取也值得我们学习。鉴赏这样的诗歌精品,朗读与理解互相促进,我们便仿佛步入艺术殿堂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