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两级应安排救灾资金预算。(2)、乡级财政建立自然灾害救济预备金制度。乡、村根据实际情况妥善安排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资金,专项用于帮助解决严重受灾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困境。(3)、乡村两级应根据财力增长。物价变动、居民生活水平实际状况等因素,逐步提高救灾资金朴助标准2、通信和信息准备
f通信运营部门应依法保障灾害信息的畅通。自然灾害救助信息网络应以公用通信网为基础,合理组建灾害信息专用通讯网络、确保信息畅通。
(1)、加强各级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立覆盖乡村两级的救灾通讯网络。(2)、充分发挥各类灾害监测预报系统的作用,建立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和灾害应急辅助决策系统。3、救灾设备及物资准备(1)、乡直有关单位应配备救灾管理工作必需的救灾物资和设备。(2)、乡民政办应配足救灾必需的设备和准备。备足救灾必需的救灾物资,建立救灾物资商家名录,必要时签订救灾物资紧急购销协议。4、人力资源准备(1)、加强自然灾害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2)、建立健全与军队。公安、武警、消防、卫生、地震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动机制。(3)培育、发展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队伍。5、社会动员准备(1)、建立和完善社会捐助的动员机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规范突发自然灾害捐助工作。(2)、建立完善救灾捐赠制度,规范组织发动。款物接收和分配以及社会公示、表彰等各个环节的工作。(3)、建立社会捐助接收站、点,健全经常性社会捐助接(4)、完善社会捐助表彰制度,为开展社会捐助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5)、建立健全未受灾区地区对受灾地区。轻灾区对重灾区的对口支援机制。6、宣传培训和演习(1)、开展社区减灾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灾害知识,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教、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2)、乡民政办负责组织各村灾害信息员的集中培训。(3)、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每年应根据灾害发生特点,适时组织演练,检验并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4)、有关单位根据各灾害种类的特点参与或自行组织培训和演习。
五、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1、灾害预警预报(1)、根据县气象局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县水利局的汛情预警信息、县水文站的洪水趋势预报和水质监测信息、县地震部门的地震趋势预测信息、县国土资源局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县林业局森林火险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预警信息、县农业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