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甲午战争的深层原因战略决策失误与制度缺失
导语:缺乏适应时代要求的战略决策体制机制
对于甲午战败之因,
梁启超曾经讲到,“西报有论者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其言缺乏适应时代要求的战略决策体制机制对于甲午战败之因,梁启超曾经讲到,“西报有论者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其言虽稍过,然亦近之”。从战略决策角度分析,清政府战略决策屡屡失误,既与决策者自身认识、分析和决断能力不足有关,更与缺乏先进的战略决策体制机制有关。甲午战争是一场大规模的近代化战争。近代化军队与农业时代的军队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陆军除了传统的步兵、骑兵,还产生了新型的炮兵、工兵、后勤兵、卫生兵等,同时海军舰队逐步成为主要作战力量。作战空间不再局限于陆地和河流,而且延伸到海上。战争保障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粮草等方面,而且涉及国家的工业、交通、通信、金融体系等。从东北亚战略形势看,这场战争不仅与中国、日本和朝鲜的历史命运直接相关,而且将英国、俄国、德国、美国、法国等大国卷入进来。各种国际力量及其利益在这里纵横交错。在如此复杂的战略环境中进行决策,必须把内政与外交、军事与政治、陆战与海战有机统筹起来。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科学的近代化决策体制机制,不可能做出正确有效的战略决策。日本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新的战略决策体制机制。早在1878年,日本就开始模仿德国的陆军制度,将参谋局改为参谋本部。参谋本部是一个近代化国家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机关,它的职责是贯彻和执行最高统帅的命令,拟定、落实作战计划,组织进行战前
生活常识分享
f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动员,指挥协调各部队、各军种、兵种之间的配合以及调动部队作战。至1879年,参谋本部已经能够有效履行职责。1893年,天皇又批准《战时大本营条例》。在大本营中,参谋总长参与筹划最高统帅部的机密事项,负责拟定全军的重大作战计划。在大本营中设置各机关的高等部,根据重大作战行动计划管理相应事务。1894年战时大本营正式开设后,为了统筹军事、政治和外交诸方面,日本首相和外相也都参与大本营会议,共同决策。决策层尽管有内争,但能够一心对外,从民主到集中,形成统一意志。反观清政府,其战略决策、外交交涉以及战争中清军部署等重大事项,几乎都交由年逾七旬的李鸿章一人或数人承担。清政府决策层多数从未跨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