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金属的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和韧性相应下降。即产生了加工硬化。7产生加工硬化的原因是什么?它对金属的塑性和塑性加工有何影响?答:加工硬化:在常温状态下,金属的流动应力随变形程度的增加而上升。为了使变形继续下去,就需要增加变形外力或变形功。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加工硬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塑性变形引起位错密度增大,导致位错之间交互作用增强,大量形成缠结、不动位错等障碍,形成高密度的“位错林”,使其余位错运动阻力增大,于是塑性变形抗力提高。8什么是动态回复?动态回复对金属热塑性变形的主要软化机制是什么?答:动态回复是层错能高的金属热变形过程中唯一的软化机制。对于层错能高的金属,变形位错的交滑移和攀移比较容易进行,位错容易在滑移面间转移,使生滑移?为什么?
1
f异号位错互相抵消,其结果是位错密度下降,畸变能降低,达不到动态再结晶所需的能量水平。9什么是动态再结晶?影响动态再结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在热塑性变形过程中,层错能低的金属在变形量很大时,当加热升温时,原子具有相当的扩散能力,变形后的金属自发地向低自由能状态转变,称为动态再结晶。影响动态再结晶的主要因素有:金属的层错能高低,晶界迁移的难易程度有关。10什么是扩散性蠕变?它的作用机理是什么?答:扩散蠕变是在应力场作用下,由空位的定向移动引起的。它的作用机理是在一定温度下,晶体中总存在一定数量的空位。显然,空位旁边的原子容易跳入空位,相应地在原子占据的结点上出现新的空位,相当于空位朝原子迁移的相反方向迁移。在应力场作用下,受拉应力的晶界的空位浓度高于其它部位的晶界,由于各部位空位的化学势能差,而引起空位的定向转移,即空位从垂直于拉应力的晶界析出,而被平行于拉应力的晶界所吸收。11钢锭经热加工变形后的组织和性能发生什么变化?答:组织和性能发生什么变化:①改善晶粒组织②锻合内部缺陷③形成纤维状组织④.改善碳化物和夹杂物分布⑤改善偏析。12杂质元素和合金元素对钢的塑性有何影响?答:杂质元素,如P、S、N、H、O等,合金元素Si、M
、Cr、Ni、W、Mo、V、Ti等。对金属塑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①碳②磷③硫象。④氮氮在钢中主要以氮化物Fe4N形式存在。在300oC左右加工,会出现所谓的“蓝脆”现象。氧在钢中溶解度很小,主要以Fe3O4、Al2O3和SiO2等夹杂物出现,降低钢的塑性;Fe3O4⑤氢、氧所谓“氢脆”。⑥锰现象。⑦锡、铋、铅、锑、砷晶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