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的内部控制制度模式,内部控制的目标有: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企业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二者之间是需要抑制的。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合理保证财务报告质量。实践中,衡量内部控制好坏的载体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其是公司管理层针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的书面评价。通常,如果公司管理层自愿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且获得了独立董事或监事会的肯定,或者取得了外部审计师或保荐人的“无保留”审核意见,那么一般认为该公司的内部控制在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方面的保证程度就更高,这也就意味着该企业具备更高的财务报告质量或更低的盈余管理现状。有效的内部控制具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有限制公司管理层操纵会计盈余的能力。内部控制有可能限制程序上的错误、估计中的误差以及盈余管理。良好的内部控制被认为是实现高质量财务报告的重要因素之一,内部控制能否对过度盈余管理进行有效抑制还需要具有实操性强的检验方法。人们对诸如美国安然等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批评多是源于其内部控制的失败。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限制对外报告信息的故意操纵、降低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中无意的程序和估计差错风险,减轻可能影响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企业经营和战略的内在风险。内部控制效率这一抽象指标要依靠信号显示机制来体现。根据信号传递理论,信息披露是重要的信号显示机制。例如,企业管理层往往通过一些信号向外部传递其真实信息,这是目前显示内部控制效率的主要方式之一。进一步来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反映了内部控制的总体水平,高质量公司的管理层有动机将公司高品质的信号(如较好的业绩、较好的内控及风险防范信息)及时传递给投资者,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能够显示出该公司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与较高的内部控制效率。为使得从内部控制效率评估盈余管理抑制效应更具可操作性,这里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操作:a采用规则式的内控缺陷认定规范,对内控缺陷的概念、种类以及具体认定办法予以明确。b盈余管理抑制效应主要通过会计层面内控缺陷来体现。将会计层面内控缺陷定义为“可以直接导致财务错报的内控缺陷,包括从原始凭证、明细账、总分类账到财务报表以及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和披露所有过程或环节中的内控缺陷”。具体分为五类,即账户核算类缺陷、账户核对类缺陷、原始凭证类缺陷、期末报告类缺陷和会计政策遵从类缺陷。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