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封闭管理,对出厂水、管网水加密检测,形成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管理体系。同时利用生物预警和在线监控系统加强了水质监测预警。二是重点区域供排水设施严格管护。为阅兵村提供专项水务保障,改造了长安街50年以上的供水管线,对重点保障区域内的管线、闸门进行风险评估,组建了警戒区保障队伍,严格管护。排水管理坚持高标准,做到早规划、早部署、早准备、早落实,形成了严密的保障组织管理系统,制订了周密的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建成“排水管网设施监控系统”,对核心区域地下管网的连接点进行反恐监控,确保排水设施安全运行。三是维护清洁优美的水环境。城市水环境管理标准到位、责任到位、监管到位,实行全天候巡查,随时维护,保持水面清洁。合理调度水源,补充河湖水量,重点水域采用曝气措施,促进水体循环流动。为保证天安门前玉带河水体清洁,及时调整补水水源改善水质。国庆期间,城市中心区及重要地区河湖水质清洁达标。四是严格管理确保安全迎汛。对积水点实行挂账督办,完成知春桥、首都机场滑行东桥、万泉河桥、红领巾桥等重点积水点治理。将奥运期间形成的安全迎汛六项联动机制固化、常态化,组织对涉及60周年庆典活动广场、道路等重点部位隐患排查,3000多名人员进行盯守,防汛应急保障全部到位。防汛管理延长国庆节后,实现了与气象、交通、交管、属地政府以及抢险队伍的实时联动,有效处置了道路积滞水,确保了安全度汛。(三)统筹保障用水安全
2009年北京在持续干旱后再遇枯水年,全年降水448毫米,比多年平均减少23,可利用水资源量大幅度衰减,水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应对水资源紧缺困难,全市统筹水资源配置,实施境内外调水,稳定水源地开采,强化用水管理,促进用水结构调整,保障了大旱之年的水安全。一是优化水源配置,化解水源风险。完成张坊水源地配套工程,新建潮白河、怀河应急水源,应急水源稳定开采,年内供水28亿立方米。实施跨省市水资源合作,利用南水北调工程成功地从河北黄璧庄、王快等水库向北京应急输水,年内收水264亿立方米;从河北洋河、云州等水库向北京输水2000多万立方米。境内白河堡等水库向密云水库调水8000万立方米。全市再生水稳定生产供应,清河二期、卢沟桥等再生水厂建设全面启动,完成门头沟再生水厂建设,延庆再生水厂投入使用,市区新建再生水管线25公里。全市年利用再生水6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5000万立方米。再生水已占全市总用水量的18,连续两年超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