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西部和中南部,在全国技术可开发资源量(37亿千瓦)中合计占到932%,其中西南占678%。占全国10%以上比重的省份有四川(268%)云南(209%)、和西藏(172%)。(2)电源结构有待优化全国能源资源结构是以煤为主(占752%),水力居次(224%),油气为辅(24%)。各地区呈现明显的差异。就省区而言,北方大多数省份以煤炭为主,而南方一些省份则以水
f力资源为主。(3)能源资源分布同消费分布严重脱节。按照可开发资源数量计算,全国人均246吨标准煤。分省区看,西藏、宁夏、内蒙古、新疆、山西均超过1000吨,青海、云南均超过500吨,可算为富裕省区;而另一方面,广东、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吉林、广西均在80吨以下,可视为极贫乏省区。能源由北而南和由西而东的大量运输将是长期存在的基本态势。2电网分布中国电力分为六大电网:西北电网、东北电网、华北电网、华中电网、华东电网、南方电网
3电网结构(1)区域电网互联的由来。电力工业发展初期,电能是直接在用户附近的发电站中生产的,各发电站孤立运行。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的发展,电能的需要迅速增加,而能源丰富的地区又往往远离用电集中的城市,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在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大型发电站,然后将电能远距离输送给电力用户;同时,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以及资源利用的经济性,又把许多分散的各种形式的发电站,通过输电线路和变电所联系起来。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电力系统。(2)发展大电网,实行区域电网互联有如下优越性:减少系统中的总装机容量;大电网能安装大容量火电机组,有利于降低造价,节约能源;能够充分利用动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水、火电经济调度;合理利用能源,变输煤为输电;各地电力可互通有无、互为备用,增强抵御事故的能力,提高电网安全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大电网能承受较大冲击,有利于改善电能质量。4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和全国联网三大工程的成功运行,对调剂电力余缺、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起到重要作用。5电源结构不断调整,新能源发电取得进步(1)风力发电建设规模逐步扩大。我国的风力发电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吉林、辽宁、新疆等省建立了单台容量在10kW以下的小型风力发电场,但其后就处于停滞状态。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世界能源危机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农村、牧区、海岛等地方对电力迫切需求的推动下,我
f国的一些地区和部门对风力发电的研究、试点和推广应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