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背景:人民美好生活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判断,明确指出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并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不断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思想。2013年8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个会议上指出要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三感”是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整体性展示,它深刻反映了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怎样更好地满足人民期待作出的时代回应。
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本质
自古以来,人们对美好生活既有质朴纯真的共同向往,又因受到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而对其产生不同的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能够认识美好生活的本质,根本上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新时代,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时代,也是美好生活的本质得以进一步彰显的新时代。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美好生活同样如此。实践活动一方面使人的现实生活与动物式的自然生存区别开来,另一方面使美好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就人的生活层次而言,美好生活是在基本的生活条件满足之后,所要实现的更高层次的、更高要求的生活状态。在当前,美好生活状态既包括更高的物质文化生活状态,又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更高的生活状态。对所有这些生活状态的创造和满足而言,劳动实践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说,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所以,由辛勤劳动所创造的美好生活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的生活。世界上没有抽象的美好生活,也没有凭空产生的美好生活,抽象的和凭空产生的美好生活只能出现在幻想中。
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在构成
美好生活是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等广泛生活领域在内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有机体中,各个生活领域相互促进、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