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训练的需要,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并不是不要分析讲解,而是对教师课堂上的讲解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用更少的时间达到更好的效果。以往教学中一些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应继承和发扬,应该认识到有效的分析讲解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训练方法。问题在于要清除无效的、多余的、白费口舌的讲解分析。我们可以加强下列训练:1理解语言的训练。包括理解字、词、句的意思,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理解遣词造句、布局某篇的规律。如《梅雨潭》第二节“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
f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整段文章不着一“险”字,却尽得“险”意。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去细细的品味、理解。
2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包括让学生积累学过的词语、句子和精彩片段等。有的老师要求学生用一个小本子抄下自己喜欢的佳词、佳句和精彩片段,有空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日积月累,天长地久,这些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必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并运用这些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见解。
3阅读方法的训练。这是在阅读教学改革中所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这种方法指导与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完全相同,只有训练学生掌握方法,才能让学生获得自我发展语言的可能。我们的课文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的不同,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并且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感悟得之。
4阅读习惯的训练。作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一个教学任务,也是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严格要求,及时反馈,予以强化。这还包括速读、精读、边读边想、读出味道以及阅读的习惯和姿势等等。
总之,课堂教学的改革,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必走之路。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费时多而收效少的现象是与学生发展极不相适应的,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我们必须认真地加以思考、加以改进,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低耗。
fr